中诗书画官方 发表于 2019-1-14 10:15:51

赵国经、王美芳:安安静静地生活 安安静静地画画

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2/1101/U3873P843DT20121101143910.jpg庭院
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2/1101/U3873P843DT20121101143943.jpg书香门第
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2/1101/U3873P843DT20121101143959.jpg人间四月天
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2/1101/U3873P843DT20121101144016.jpg青衣
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2/1101/U3873P843DT20121101144033.jpg解语花
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2/1101/U3873P843DT20121101144054.jpg蝉


  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逐渐繁荣,优秀的工笔人物画家不断涌现,呈现出蓬勃的繁荣景象。然而,在繁荣之下,其中的一些隐忧也逐渐地显露出来。这支工笔人物画的主要创作队伍大都毕业于美术院校,他们有着扎实的造型能力,人物形象刻画得比较到位,但是对于人物及至整个画面意境的表现却显得比较苍白,难于产生像叶浅予、贺友直等老先生所创作的作品。中国画的创作和西方绘画创作,实际上是两条线,中国绘画有着一套完整的审美体系。它对灵、意的表现重于对形体的表现,中国绘画是形而上的,以主观意识左右着客观对象。
  现在的美术院校,培养出了许多造型能力很强的艺术人才,却鲜有创作出类似“韩熙载夜宴图”那样的作品。要讲造型准确,很多人都超过南唐的顾闳中。何以至此?是因为中国有中国的审美体系,中国的造型方法符合这个体系,我们研究的不够。而西方的造型手段能否拿到中国画里来而不会水土不服,这需要画家的努力。  反观西方绘画,是以造型准确为美,比较注重形体的研究和刻画,主观意识受制于客观对象。自西方绘画的训练方式引入中国美术院校以来,教学手段完全学习西方的方法,强调对形体刻画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艺术联想力的启迪,以至于有些学生一旦离开模特,脑子里一片空白,丧失了想象的能力。有位先生说得非常透彻:西方绘画是以真为美,中国绘画是以美为真。  赵国经、王美芳夫妇的绘画,由原来的别人让怎么画就怎么画,成功转型为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他们都受过专业训练,有较为扎实的造型基础。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们没有被客观所束缚,而是展开想象的空间,让丰富的想象力在艺术的天空翱翔。他们的作品透着安静、雍容、雅致,使人爱不释手,成功地以西方美为造型手段,准确传达出了画家对美好意境的精神感受。  这幅《仲夏》,画家刻画了三位美轮美奂的仕女,置身于亭榭繁花之间,表现出了神态雍容而淡定、闲适而无争的理想境界。手法上并非完全重彩,而是有浓有淡、有冷有暖,勾线如行云流水,如镂如刻而不失灵动。定睛观赏此画,神游其中,如醉如痴,不忍回神。  画家在闲聊时说:中国的艺术都是写意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水墨当避其粗,工笔当避其细,都追求一个精致就对了 。一切都是手段,用高超的手段表现出美妙的意境才是艺术的目的,作品才能达到神品、逸品的境界。单纯表现高超的手段至多为精品。  我们说芭蕾舞和杂技演员,都要有相同的基本功。比如下腰、抬腿,但为什么芭蕾进入了王宫,而杂技却撂了地儿了?那是因为芭蕾以高超的基本功表现出美好的艺术境界,而杂技表现的就是高超的基本功本身,虽让人叹为观止,但上不得档次。  再就是,画画是安安静静做的事。心安静了,画自然就静了。画就像人的眼睛,心里想的,眼睛是藏不住的。  我观画家夫妇二人,晨钟暮鼓,一个奉主,一个敬佛,安安静静生活,安安静静画画,追求清心寡欲,至真至善至美,不显山不露水的境界。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俗人难免俗语有此目的也是不静。祝愿赵国经王美芳夫妇二人安静地生活,安静地画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国经、王美芳:安安静静地生活 安安静静地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