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诗写世界200位名人《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之九
http://images.bookuu.com/book/C/01755/2822205-fm.jpghttp://i1.hdslb.com/bfs/archive/7f7caabd442e84bb3bbdeb1a398ee8f297ac2ea7.jpg
左岸诗写世界200位名人《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之九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左岸
他用声音描绘俄罗斯的心脏
让倒在血泊中的爱情
站起来。枪刺与军鼓之间的头颅,因硝烟的蔽日
产生的光芒,比黑铁更深一步
而他的灵魂,沿着阶梯走向鄂毕河
走向白海,听见哥萨克不停歌唱的马群
以及冒烟的白骨,火焰下的土地
充满白桦林的忠诚
一群士兵永远离去,留下的背影
被他放进大炮声里,传遍全世界
死亡孕育伟大的音乐
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见证了
生命是如何美丽过
我常常怀念一个满脸胡茬的小老头
有着夕阳的一切
2010-8-3上午11点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5/55/55BD82EA22E9E5F06F94F567772A625A.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6/61/61D174F389C6CCC616F3AAAB1A1C8DFF.jpg
http://www.wlgqspj.com/uploads/141108/1-14110Q4121DO.jpg
http://i1.hdslb.com/bfs/archive/e21e7b0e6aa9879fd12da01c6dfd1d232193ba9b.jpg
http://i1.hdslb.com/bfs/archive/9f7d6b5e927dc19e1e6ff3cf14076784e7801b1c.jpg
卡拉扬
http://www.russia-online.cn/Upload/20150703/20150703072247_7513.jpg
http://www.kfzimg.com/G00/M00/48/68/ooYBAFNQu_CAW-eKAAN3ns2Uqjo941_b.jpg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中国乐迷亲切称之为“老柴”,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的曲子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影评),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引人入胜的重要标志是它由衷的抒情性。他说过:音乐创作“纯粹是一种抒情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自白”。他的创作无论是取材于文学名著,还是来源于个人的生活,都浸透了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他在选择创作题材时遵循的原则是:“我所经历过或看过的,能使我感动的”内容。因此他所有的作品,无论是歌剧和交响曲,还是声乐浪漫曲和器乐小品,都倾注了他丰富而真实的情感。这些情感在音乐中最鲜明和最集中地体现在旋律上。柴可夫斯基是一位旋律大师,他每一不作品的旋律都十分鲜明突出。音调清新悦耳,线条委婉悠长,音域跨度宽广,音流起伏跌宕,这些是柴可夫斯基旋律固有的特色。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它强烈的戏剧性。他善于把自己对于时代、社会和个人的种种矛盾冲突的深刻体验,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和加工,分别概括为生与死,善与恶,爱与恨,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幸福与恶运,欢乐与痛苦等对应形象的冲突,并寻找到生动和恰当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来家以展示。当我们欣赏柴可夫斯基最后三部交响曲,即第四、第五,尤其是第六“悲怆”交响曲和歌剧《黑桃皇后》等杰作时,心灵受到的震慑真是难于用语言来形容。在这些作品中,柴可夫斯基常常用一个冷酷无情的简短的音乐主题来代表人生道路上的障碍或敌对势力,它同以巨大篇幅描述的正面形象和美好事物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个主题往往自始至终贯穿在音乐作品中,以此来象征人们在追求光明幸福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同这个恶势力发生对抗冲突,必须同它进行搏斗,主人公要经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牺牲生命。正是这种现实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冲突,构成了柴可夫斯基代表性音乐作品的悲剧性内容。这种来自生活的艺术概括,充分显示了柴可夫斯基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