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法国》(系列组诗) ——《兰波》(60首)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0d6fdaf3d2d8fe39《呼吸法国》(系列组诗)——《兰波》(60首)
兰波
以为生活在别处,最终不过是归途。——兰波
左岸
某年某月
世界少了一个勇敢者
三十七岁年龄
匆匆留给下背影
人们多想
在你忧郁的眼睛里
找到天空
大理石的嘴唇
冰凉透着火的呐喊
海洋,森林
都有你明亮的步履
谁掌握你的诗歌密码
谁就会提前进入
未来人间
你是符号的化身
在所有的偶像当中
你是让我们
隔着几个世纪的玻璃
有幸触摸你的灵魂
爱你,在每时每刻
正是因为
没有人理解你
你驾驶一叶迷舟
重返天堂的那一刻
我真正感觉
掉到了地上
2019-6-8中午12点一刻完稿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法语:JeanNicolasArthur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译阿尔图尔·兰波、韩波、林包德,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临死的前一天,兰波对姐姐说:“已经是秋天了,是离开的季节。走吧,我需要太阳,太阳会治愈我。”
写过“精神上的搏斗和人间的战争一样暴烈”句子的兰波,他的艺术世界里充满了符号、幻想、梦境和视觉幻象。看不上虚伪的宗教偶像,看不起没有创造力的作家。但是兰波自己确实有不同凡响超越于同时代诗人的创造力,他在诗作中公开宣称自己的技艺是“一种感觉癫狂”。这种感召力影响了后来的好几代青年,百年以后的1968年,法国巴黎反叛学生还能想起兰波,将他1864年写下的诗句发扬在了革命的街垒上:“我愿成为任何人”、“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人物影响/兰波·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
诗人兰波分成两个部分:谜一般的诗篇和丰富的人生构成的传奇。他为后来的世界确立了一种生存和反叛的范式,20世纪后“兰波族”成为专有名词,崇拜、模仿兰波的群体越来越壮大。二战结束后,作家亨利•米勒预言:在未来世界上,兰波型将取代哈姆雷特型和浮士德型,其趋势是走向更深的分裂。1968年,法国巴黎反叛学生将兰波的诗句写在革命的街垒上:“我愿成为任何人”、“要么一切,要么全无!”
兰波这个“被缪斯的手指触碰过的孩子”
兰波的心中有一块空白。这位渎神又酗酒的同性恋天才诗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