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 发表于 2019-11-7 15:23:37

飞花:左岸的光阴,右岸的流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01/06d916511d684e91aa7f7a041a964d79.jpeg

   左岸的光阴,右岸的流光


  文/飞花
  
  通读左岸的作品,他的诗给人感觉初看平淡,细读颇蕴玄机,举重若轻把生活中一点一面诗意化寓意化,将读者视角引入更深层面的思考境地,足见其深厚的文字功力。下面选一首《别碰我身上的裂缝》做简单的解读,题目给人第一感觉是“疼”,虽然此处所说裂缝并不指身体上创伤,但被生活所挤压出来的,摸不着看不见的伤更痛早已入眼三分。此题目虽不标新立异却极能引人共鸣,而全诗三段生命不能承受之沉重也扣的很紧。
  “别碰我身上的裂缝/尽管它带着囚徒越狱的疯狂/让它继续伸展,发自肺腑的歌唱,一定/比融化的冰块更决绝”这一段在说不要碰我身体上的裂缝,因为它带着囚徒越狱的疯狂,一碰即会爆发,作者在这里用了“尽管”二字故作随意却起到了重之又重的强调效果。让它伸展歌唱,就会如冰块融化,虽决绝却有可能自生自灭。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坚韧,一种向生而死的决绝。厚重,沉重,负重,自重奔于笔端,如壶口的水滔滔而下,此壶口,乃黄河的壶口。
  “在生活里,我不是个好拳手/抗击打能力却超强,生吞活剥过枝头的黑月/握不住工厂/几缕救济的残烟。说评书的/游击队,时隐时现。我相信,风只要一来/树木都是旗帜”这段应该是全诗的腰,所有因果出处。直接引入到生活中,我不是个好拳手,却抗击打力超强,也就是说身上的裂缝是被击打出来的。被什么呢?作者在这里用的手法比较隐喻“说评书的、游击队”或者指代一些舆论或者某种势力,包括旗帜都有着反意的倾向,此处仅做如此推测从而使诗的架构意象解读完整顺畅。本节的愤懑和疾
  恶如仇到了沸点,从冷悛的笔调写了下层人的苦和痛以及无奈。
  第三段我读到了一种无奈的对生活的妥协屈从。“别碰我身上的裂缝/我要看它一点点把我分成若干个几何体/好从容地,找出一块适合做我的/新奴隶”面对生活面对社会,有时个人是渺小的,除了去适合去被它改变还能做些什么呢?只有把自己分割成几何体,有一种自盈而缩,虽千万人,吾愿往矣的气概和风范。
  但此诗也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在想表达一种对生活对自我审视的态度的同时,在具体意识的载体上,也就是在句子的表达上有一些没办法理解的东西,全诗每每句与句之间很散乱,在逻辑上和诗线上都有不搭边的现象,每句话里用到的词都有些突然、生冷、不明所以。全诗最亮的一句就是---我相信,风只要一来,树木都是旗帜。其他的,不论是单句,还是整体,句与句之间没有推进,都没有根据,关联松散。也许作者有自己的想法,也许是因为故作诡谲,从而引起全诗断裂成四分五裂的局面。以上乱言,不当之处,左岸先生就笑笑吧。飞花多有得罪。




  附原诗:


   别碰我身上的裂缝


  别碰我身上的裂缝
  尽管它带着囚徒越狱的疯狂
  让它继续伸展,发自肺腑的歌唱,一定
  比融化的冰块更决绝
  
  在生活里,我不是个好拳手
  抗击打能力却超强,生吞活剥过枝头的黑月
  握不住工厂
  几缕救济的残烟。说评书的
  游击队,时隐时现。我相信,风只要一来
  树木都是旗帜
  
  别碰我身上的裂缝
  我要看它一点点把我分成若干个几何体
  好从容地,找出一块适合做我的
  新奴隶
  


wo1071 发表于 2019-11-7 15:23:38

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花:左岸的光阴,右岸的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