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诗歌大会:经典收藏‖彭惊宇诗歌九首
本帖最后由 诗坛快递 于 2020-4-8 20:49 编辑经典收藏‖彭惊宇诗歌九首
蓝马车
寥廓人间,天涯漫漫长路我的蓝马车正行驶在荒远的中途
岁月渐已苍老,辙痕如纵深的木刻版画如倒仆于西疆黄沙碛野之上的千年胡杨
我的蓝马车,乘坐的新娘已变成了旧娘为何她一路沉默无语,方巾遮住了华发的容颜
那恢明于世的阳光竟也苍凉如水倒映我的蓝马车,恍若一架怪异的连体鹰鹫
马蹄声,匆匆掠过一张石英钟虚幻的脸我闻到了汗马一身的咸腥味,浓烈似醇酒
我看见那高头辕马的昂鬃仍持有不倦的热情我感觉那日渐松散的辐轮仍持有不倦的热情
唱它一嗓子《马车夫之歌》罢。这般静默的人世也许真会有山水清音,和路旁猩红野花的歌语
渐行又渐远,我的蓝马车,我华发早生的新娘看那苍茫尽途,一片蓝色云霭会轻轻覆盖我们的今生
牧马天山
塞之北,天之山,天赐之山峰岭巍峨,雪线迤逦,垒似天堂……
横亘连绵的天山是我的金牧场五千匹骏马是我一生一世的精神守望紫骝马,黄骠马,黑褐马,银骢马,枣红马鼠灰马,雪青马……无嚼络无鞍辔无蹄铁臀背膘实,胸廓深长;四肢刚健,毛色油亮颈鬃长披若赤子,振鬣奋蹄意气昂扬
我的五千骏马,是周天子西巡昆仑的八骏后裔我的五千骏马,是汉天子怅然梦醒时天驹的幻影曾在《离骚》的咸池边饮水,在李白《战城南》的雪中放牧梦戍轮台,陆老放翁又把冰河铁马一一牵回
多少逐鹿中原、麾指匈奴的历史已成往事多少丝路驼铃、阳关故人也都迹无可寻只有高高的太阳,那中亚的太阳照耀我的天山我的五千骏马啊,正安详地啃食正午肥嫩的阳光
我悠闲地躺在天山这部地质史册的书脊之上口衔半根青草,仰看日月轮回,卧读世事沧桑只是偶尔用眼睛的余光扫一扫五千骏马任由它们散成朝霞暮霭,像自由的风飘荡
我的五千骏马,往来穿梭在逆境的时光之中曾流下太多殷红的汗血,狂飙一样席卷整个世界它们咴咴嘶鸣着,腾腾踏踏地敲响人类心鼓挟起雷电风雨,正从悲鸿的国画境界里奔涌而出
蓝蓝的赛里木湖
在科古琴山松树头那低缓的垭口边缘呈现着浩渺无际的、蓝蓝的赛里木湖
这个奇异的仙境,蓦然划开了我们的来世之路太阳恍若一匹黧马,哼唱起古老的牧调婉叹成一片辽阔的宁静和旷世的明媚
我们初始的爱情一定是遗落在这里了深蓝的墨水,深深覆盖了那些虚妄的怀恋且已铭记,且已笃信;且已落寞,且已遥远……
此时此刻的,蓝蓝的赛里木湖我更诚愿在心中把你看成蓝色的海眺望成大西洋最后一滴蓝宝石的泪珠
在你湖周的云杉森林,在你湖畔的野罂粟和金莲花盛开的草地,总会雨虹般闪现异族青年恋人雪得克和契妲纵马驰骋的身影
蓝蓝的赛里木湖,是你见证和蕴藏了我们内心的冰雪与火焰。旌歌感伤地远去一群高白鲑,托举宇宙蓝的梦境划向银河系
克孜尔:刹那一悟
二○一二年深秋。在克孜尔明屋塔格山赭红的岩壁之上我沐浴到来自佛国的清朗光辉
一千八百年历史的沧桑,浩劫与漫漶残损过你多少华光和绚丽的容颜却始终不曾磨灭,你普度众生的佛心
那些石窟群菱形格壁画的穹顶泛着石青和宇宙蓝,金翅鸟牵动日月释迦牟尼佛祖端坐在一片慈光祥云里且歌且舞的伎乐,撒下曼陀罗诸花……
克孜尔,涉过凡尘和中年的沧海我渐已苍老,几分孤寂与倦怠凭栏眺望,木扎提河谷一派秋意阑珊白杏的太阳正普照着浮尘中的漠漠人间
遥想一代法师鸠摩罗什,被前秦大将吕光的猎猎旄旗劫持而去,淡定而从容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玄奘,则跋涉在茫茫西域流沙,走向取经求法的天竺
我们坚定信念的执著不如苦行的佛徒我们内心的慈悲情怀,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这些凡胎俗子的肉身过于沉重怕是永远也做不成男飞天、女飞天了
一念皈依。人世间我犹然铭记的是善与爱是信仰的高峻,是根植于人民和大地的菩提树
听德彪西的《月光》
今夜,冉冉升起一轮银饰的明月仿佛阿尔卑斯山脉那银灰色的雪光映照着我的前额。准噶尔大地一派清辉
明月如饰,它无所凭依的高远让我感到几分生疏,几分诧异与欢欣朗朗明月,映照着山川,映照着人间它亿万斯年往复天际的漫长轨迹,是静穆的是演化序列上的鱼虫,在地质页岩喃喃低语
一声婉叹。犹如扁平灰蟒的旷野之路一个茕茕孑立的人,眼眶里满是潮热的星辰
一声婉叹。乌鸫在月色里垂下歌唱的头颅朦胧闪烁的思绪,牵引它滑向浅睡的梦境
松鼠从天山森林王国里一键键跳下去迷人的花园呈现了,谁家妖媚的小情人正急切切踏响楼梯,赶赴私密亭台的约会
也许是隐隐杂沓的马蹄,在遥迢月光下耕耘历史黑旌旗,暗人影,恍恍惚惚,看不见一丝烟尘……
来自银河的飞瀑,化作山涧涌荡的溪流激溅而起的浪花像雪白的雏菊一路绽放溪流滚滚汇成江河,江河滚滚汇成大海
轻风自在摇曳,有胡杨鸣萧萧,榆柳鸣沙沙有芦苇鸣瑟瑟,不系之舟飘荡在粼粼波光之上
生者,梦见自己如长腿的蝌蚪在另一重世界晃动逝者的血液,竟在追溯的时光中回旋成一道霓虹
心潮起伏。只是宁静的月光之门虚掩了它心潮起伏。只是那爱情的休眠火山还在心中活着
玫瑰火焰暗淡了,甚至变成冷却的灰烬这又有何妨。毕竟是,我们都玫瑰火焰过了
重现。一声婉叹,胜似春江花月夜一代代人,在江畔月轮下变幻草木易秋的面孔
重现。一声婉叹,鸥鸟掠过月白风清的沧海在人类的原始胎衣之上,不停地幽鸣……
致呼伦贝尔的白云
我梦见了我的前世我梦见了呼伦贝尔的白云
一座白毡房落地生根我已成为草原上真正的牧人
纵马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一阵阵秋风吹起我的长袍衣襟
我放开心胸来唱祖辈们唱过的长调那么浑厚、高亢、悠远,白云般天地回应
我的身上留有浓膻味,留有牧民的风尘大汗的英雄传说正流淌在月夜马头琴里
我的脸膛泛起高原红,泛起牛角杯中烈度酒的红,泛起那达慕盛会上骑手的红
我翻身跃马,回头对白云琪琪格说很快我就会回来的,看好我们的孩子和羊群
我梦见我的孩子们,坐在高轮勒勒车上以白云为家,发出了幼獭般朗朗的笑声
塔吉克鹰舞
帕米尔高原以巨大的山结匍成一棵家园树它敞亮的屋顶承接阳光,阳光照耀着塔吉克王冠之族的塔吉克,在蓝盖力和石屋升起炊烟之后在播种和打扬春麦、青稞之后,在黄金牧场停泊黑砾石般的牦牛、骆驼、马匹和羊群之后他们张开了自由的双臂,在高山之巅纵情舞蹈
戴吐马克绒帽的男子,红方巾裹着库勒塔帽的女子翩跹身姿仿若那凌空盘旋的帕米尔之鹰,飒飒起舞吹奏吧,“纳依”——鹰笛咴咴唳唳,尖啸的风穿透鹰翅骨,变成启明三星开启的光辉天堂咚咚敲响吧,“达甫”——那震响的手鼓已化作滚烫的心嗨嗨嗨嗨,拉泼依!嗨嗨嗨嗨,拉泼依!
抖动着的臂膀好似桨橹划过蓝天的海,展翅翱翔搏击那高远的云天。是塔吉克碧蓝的眼睛和棱角的眉宇幻生了鹰的肖像,还是矫健的雄鹰凭借塔吉克精魂复活?它们或者说他们已浑然一体,同是神类和太阳部落的子孙
看吧,塔吉克和山鹰在猎猎劲舞,彼此变幻着身影笛鼓齐鸣,口哨和击掌伴随着热烈的呼喊:拉泼依!在高寒、稀氧的海拔之上,在瘠薄、蛮荒的峻岭之间在太阳、石头、牛粪火、青稞和畜群所支撑的艰辛生活之上
谁说生命的高蹈与狂欢不是最庄严、最富丽的盛典?噢,看那帕米尔的红花,塔什库尔干绝美的火焰就是红长裙红袷袢,辫系大红丝穗的塔吉克新娘么?慕士塔格正捋着冰山之父的银须,为永恒的生灵和爱情祝福嗨嗨嗨嗨,拉泼依!嗨嗨嗨嗨,拉泼依!
克孜利亚神秘大峡谷
一处来自火星表面的红崖遗址一册被宇宙洪荒翻烂了的地质红皮书
克孜利亚神秘大峡谷仿佛一条狭长的时光隧道,蓦然重现了我的前世,且映照着我的今生
我回溯在地球母亲的子宫里看见那叹为观止的峭壁,红砂岩的褶皱鬼斧神工的岩纹,是金星上的流融体歌啭成瀑布的熔铸。红灼灼的壮美呵
我回溯在地球母亲的子宫里我穿行在现实人间的净界山卧驼峰外,是一角但丁的蓝玉天空渺渺梵唱,悠扬着人世的寂寞与沧桑
我恍觉我的遥遥征途,隐约在丝路驼影中走出克孜利亚神秘大峡谷我竟有了几分红肤巨婴般的豁然明媚
特克斯
从银河系旋臂上飘然落下一朵八棱角奇异雪花的星辰那就是你梦想之中的特克斯
从乌孙山月光下的黑森林峭壁踢踏着走过一只野山羊的面孔那就是你梦想之中的特克斯
从纵列土墩墓里旱獭一样地醒来在广阔汗草原上婆娑起舞的魔幻之影那就是你梦想之中的特克斯
可我却要这样真实地描绘它,特克斯是太阳金蛛所用心编织的一张巨网是嵌刻在大地上的一部美好的易经之书
走在特克斯雨后初晴的晨光中,我看见一群上学路上的哈萨克小巴郎,眼睛烁亮他们清脆地说笑着,脸蛋红似伊犁秋天的苹果
徜徉在八卦公园,我沉浸于塞迦人、大月氏人以及猎骄靡,细君、解忧公主的命运传奇恍然间,竟听到天外传来隐隐轰鸣的河声……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彭惊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绿风》诗刊社长、主编。曾进修并结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研班。在《诗刊》《星星》《诗探索》《飞天》《延河》《长江文艺》《作品》《朔方》《小说评论》《文艺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出版诗集《苍蓝的太阳》《最高的星辰》《西域诗草》,文学评论集《北国诗品》等。有诗歌专著和文学评论专著获省、地区级政府奖。并多年入选不同版本的中国年度诗选。对其创作论述,编入《新疆当代文学史》等。
苍蓝的太阳之光
——关于彭惊宇“新崇高”诗歌美学的探讨
作者‖张三醉
诗人彭惊宇在诗集《最高的星辰·自序》中提出了“新崇高”诗歌美学这样一个概念。针对当代诗坛之鲜花与泥沙混杂的状态,“新崇高”诗歌美学的提出是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现实意义极强的一个原创性构想。当代诗歌的恶搞、口水、下半身等等之混乱,可谓“阴风”盛行,正向力、阳刚之美的诗歌少之又少。当代诗歌中的媚俗、庸俗、鄙俗正是失去对诗歌的崇敬、失去了诗歌心灵最崇高的理想的表现之一。
彭惊宇对当代中国新诗提出了“新崇高”之美学追求,也正是他这么多年集创作、探索、忧思和对诗歌的责任与感知的综合体现。徐敬亚在山东济南的一次诗会上,对彭惊宇提出的“新崇高”诗歌美学原则给予了高度赞赏。“新崇高”诗歌美学原则是从诗人精神层面出发的,既是对固有模式化的“假大空”的反省、更是对当今诗歌“伪小弱”的有力修正,也是对朗吉努斯“崇高”理论的一种补充。对当下诗坛来说,重振诗歌精神是十分必要的、迫切的,关于“新崇高”的诗歌美学追求,实际上,我们从谢冕、徐敬亚、燎原、谭五昌等的诗歌论述中,同样能找到佐证。重构“崇高”是当代诗歌精神转向正途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新崇高”诗歌美学原则构想,彭惊宇指出:在当代文学艺术的美学实践中,“崇高”被几度曲解和异化,披上所谓“高大全”的样板外衣,一时间“假大空”的豪言壮语满天飞,舞台上英雄人物造型更是模式化、平面化、油彩化。除去了真实的血肉、普遍的人性和感人的情怀,何以妄言崇高?而新时期以来的诗坛,一段时间里口水诗、快餐诗、垃圾诗、下半身诗歌等泛滥成灾,新诗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集体沦陷,从“假大空”到“伪小弱”,诗歌精神更加卑俗低迷。现在,到了我们需要迫切反思的时候了。以上二点,是“新崇高”诗歌美学原则提出的社会现实意义。
《国语·楚语上》中“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关于“崇高”的概念,相对于卑微、低劣、卑下、卑鄙,崇高是精神的高尚、道德的高贵、是无私的牺牲、是立足于人伦道义的奉献。朗吉努斯《论崇高》中指出,崇高作为文章风格的一种审美特质,应具有高洁、深沉、激昂、磅礴、豪放、刚劲、雄健以及高超、绝妙、光芒四射的文采,其本质是美学上的阳刚之美。以上这些关于崇高的论述,是不全面的,彭惊宇提出,崇高不仅仅包含了上述方面,崇高具有多元性、渐进性、复杂性、和超越性的,即使是事物的残缺美中,同样拥有崇高的本质。彭惊宇说“崇高没有门槛,生活处处有崇高”。“新崇高”实际上就是要让崇高重新回归到平凡、回归到人间、回归到大众生活状态中。以上一点,是对传统崇高诗歌美学原则的补充。
彭惊宇是一位勤于创作、默默耕耘的歌者。从诗集《苍蓝的太阳》到诗集《最高的星辰》、《西域诗草》,诗人一路走来,将一篇篇精彩的诗章奉献出来。诗人不仅是执迷的写作者,他更是一个有着自我对诗歌独特见解的诗人,并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价值体系。这么多年,他不仅仅写出了大量的诗歌,还写了很多诗歌评论文章,他的作品是在相应的诗歌理论指导体系下的实践。“新崇高”诗歌美学,是彭惊宇创造性的诗歌理论建设表现之一。
彭惊宇成长于新疆北疆下野地农场144团,那里曾经是诗坛泰斗艾青文革时期下放生活过的地方,艾青对彭惊宇的人生影响是很大的。青少年时,彭惊宇在学校里组织过艾草诗社。农场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消磨诗人的意志,相反,更加激发了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挚爱。在他心中,大漠苍蓝的太阳光芒一直照耀在心上,那漠野之光,用苍凉、苍茫、沧桑等等是无法解释的,它只能是一种纠结着无限情感的“浑茫”。通读彭惊宇的诗歌作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无限深挚的感情,诗人在努力用最美的语言构筑诗歌最旷古、旷大、旷达的意象、表达他对人生、对人世、对人间的崇高理解。他的作品展示了他在新疆大地的成长、命运、感悟与深爱。他说,他要用他的诗歌走遍新疆大地、走到各民族的聚集地、走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当中去,走到最雄奇、险峻、神秘的大自然当中去。他的诗歌饱含了热情、激情、真情和无限深情,有着浓烈的新边塞风情和强烈的赤热感,他的这种诗歌抒情风格是一种有着“热元素”的浑茫风格。
对一个诗人来说,他提出的诗歌观点,也一定要用其作品来支撑才有说服力的。研究彭惊宇的诗集《苍蓝的太阳》、《最高的星辰》和《西域诗草》等等作品,从诗人的作品中来探寻诗人提出“新崇高”诗歌美学的创作实践,总结诗人所提出的“新崇高”的美学要领,对理解诗人提出的“新崇高”美学原则是十分有益的事。
第一个方面,崇高是多元性的、高贵而无处不在的。崇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而是源于生活本质的,崇高是平凡人生中的闪光点。诗人从社会现象和心灵真实感悟出发,把握崇高并在诗歌中进行表现。刚健质朴的诗歌、雄浑悲慨的诗歌、无限深情的诗歌、直面人生的诗歌、鞭挞丑恶的诗歌、为民请命的诗歌、参悟生死的诗歌等等,都是崇高的。彭惊宇指出,“崇高没有门槛,生活处处有崇高。”“应该让崇高自然回归到平凡人间状态,回归到人民大众的平常生活中去。”一个“玲珑望秋月”的童真之心是崇高的;一个在脚手架上汗流浃背的劳动者、为祖国发展尽心奉献者是崇高的;一个到城市打工的少女,甘愿在工厂流水线上辛苦劳作,领取少量的工资,也不愿去灯红酒绿的地方赚取钞票,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的崇高;一个拄起拐杖支撑一家人艰难生活的钉鞋匠、从人生苦难中坚挺图强者是崇高的,这是一种残缺人生的崇高、平凡与朴素之中的崇高;同时,“那些留存人世、令人潸然泪下的真善美”是崇高的。彭惊宇的这些论述,都是他对“新崇高”诗歌美学的一种建设性的思考。
《在准噶尔荒原的星空下》一诗,诗人写到“数星星,童真的眸子和星光一起闪烁/横贯中天的银河,似有我们的戏水喧笑/有我们越漂越远的歌谣,和苇叶之舟”,这首诗写一个农场少年仰望星空的天真感思,诗人起笔点明场景与环境“无边夜幕。旧时的屯垦营垒/已混沌成一片烟墟般的大地之根”,这是许多年前的新疆农场之状况,苍凉之中的一个少年,仰望星空,追寻人生的朦胧理想,诗人将那个时代的环境用荒原与苍穹那浅灰的场景进行烘托,而这浅灰之中充满星光的激越。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度过少年时光,我们每一个少年都心存向往,诗人的少年与我们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诗人独特感情之中激发的心智,“熠熠的星空,一颗流星悄然划过天际/我觉得正是它以迅忽的闪电灼亮了我的心灵/——不,它不是迷茫之陨落,而是祈望之萌生”诗人在本篇诗歌的结尾部分,提升了诗歌的旨意。少年在旷野之夜中,是那么渺小,但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他的精神与向往却是崇高的、尊贵的,诗歌的意境也因此而得到升华。彭惊宇从一个农场少年成长为一名当代知名诗人,他少年时在准噶尔荒原的星空下仰望苍穹的本身,也许就是他一生立志的最初衷吧。实际上,少年的立志与向往之本身,就是一种对崇高的懵懂追寻。
再如《哈萨克冬牧场》一诗表现了哈萨克人的纯朴与豪放;《阿娜尔古丽》一诗将一个纯美如花、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姑娘刻画了出来;《一盏油灯》《苦苦菜》《荒原野火》《泥孩子》《土火墙》等等作品表达了少年苦难生活中的一种坚韧,诗人从生活的微小之中挖掘出生活的诗意之美。艰难困顿的生活实际上也是给人以磨砺的生活,这本身的平凡就已经蕴含了一种崇高的坚韧。
第二个方面,崇高是渐进性的、发展性的,崇高是诗人对生活的观照与表达的自觉选择。时代精神与崇高精神是有相连性的。诗人不仅仅要向当代优秀诗人学习,向西方诗歌先进的部分学习,更要向中华文化博大的经典学习;诗人要善于从生活的微小处发现真善美、批判假丑恶;诗歌的崇高之美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内容上的;诗歌崇高是人性光辉在诗歌中的闪光。
批评家谢冕教授曾指出:诗是一种很高贵的东西,不适合“很多人”来写,诗相当于是文学当中的皇冠,是高高在上的,要有一定素养的人才能来写。谢冕先生所指的“很多人”实际上就是指那些对诗歌失去尊重、对文字失去敬畏的人。谢冕教授所指的“要有一定素养”,这“素养”里面肯定包含了对诗歌崇高精神层面的界定;一个写诗的人没有诗歌崇高的精神向往,他的诗歌写作“素养”也一定是有问题的。
彭惊宇不仅仅是提出“新崇高”的概念,他更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实践者。他一直在用他的诗歌诠释他的写作观点。
彭惊宇的诗歌内容选择上以人生岁月、天地自然、人文历史、星空宇宙等等进行诗情演绎,在自然与人性相碰撞中寻找崇高的内涵,这些厚重元素构成了彭惊宇诗歌作品的基本内容。《蓝蓝的赛里木湖》《看昭苏油菜花海》《博尔塔拉的星夜》《牧马天山》《红土庄子》《苏堤春晓》等等作品,从自然环境与风光入笔、融生活理想与生活真实的双重观照,生发出诗思。《瓜田守望者》《阿娜尔古丽》《北湖:冬季的天鹅》《塔里木胡杨》《海棠花开》《火烈鸟》《苍狼》等等作品,或写人或写物或咏景,但诗意旨向却是人生、现实、渴望与美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境界的一种自然崇高的景仰。诗人在《火烈鸟》一诗中写到“它,更像是拉着太阳金鬃马匹的小烈士/带给这世界一个神奇而狂野的大梦”。有时我在想,彭先生一生执着于诗歌,他其实就是在用他的诗歌“带给这世界一个神奇而狂野的大梦”而努力着;这就是一个诗人情怀的体现,这又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所体现的情怀。《交河故城》《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龟兹古渡》《贺兰山岩画》《谒梁启超墓园》《刑天舞干戚》等等作品,融历史观照、时代变迁、人文情怀、个人感悟等入诗,展示出了诗人不一样的才情与智慧。总之,在题材选择上,彭惊宇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生活、关注人的情感,高雅、正直、光明、亮丽,他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人类、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崇高情怀,给人以全新的心灵的愉悦。
彭惊宇的诗歌语言是一种纯粹的高贵式唯美,在他的诗句中,你永远找不到粗鄙与矫情,你只能找到高雅和清新。他擅长于借物抒情,在情景交融中将无数闪光的诗句拓现出来,“星光之下,它们的泪滴凝结成了/宇宙蓝的珍珠”(见《北湖:冬季的天鹅》);“谁人默然伫立,聆听她春深似海的寓言/谁人深嗅着海棠花,执迷于她绰约的芳菲”(见《海棠花开》);“一把永不生锈的利剑直指苍穹/剑碑合一的塑形弥漫着英雄气息”(见《屯垦戍边纪念碑》);“将士空老边关,等白了一头祁连雪”(见《在敦煌玉门关遗址》);“沿着清明的路,活着的人必须匆匆返回/涅槃不了的火焰,抖落不尽的尘土,这一切/就是我们今生今世的证据,和苍凉归途”(见《沿着清明的路》);“看镌我威名的天下雄剑,依旧是青锋凛冽剑气如虹”(见《越王勾践剑》)……我想,诗人对诗歌造境炼句、苦心沥血,其实,他不过是为了将他的诗打造成一把把“天下雄剑”只为“青锋凛冽剑气如虹”吧!
诗歌的崇高精神是以诗歌内容为内核、诗歌语言为体现的,一个诗人自觉尊重诗歌语言的纯净,是诗人最基本的自我崇高的体现。
第三个方面,崇高的复杂性是生活内容的宽泛所决定的,但不是无规律可循,有一根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责任和担当,责任和担当是诗歌精神崇高的内核之一。前面讲述的一个拄起双拐支撑一家人艰难生活的钉鞋匠、从人生苦难中坚挺图强者,就是责任和担当的体现。担当不是口水话的担当,也不是线性哲学的表述,诗歌的担当既是精神性的,更是以艺术性表达为根基的,失去艺术魅力也就不能完成诗歌作为艺术的担当价值。彭惊宇说,“那些具有天才的、颠覆性的艺术新质,以新感觉力的语言,引领汉语诗歌崭新时代的诗篇”,“那些意境野旷、高迥、古奥、深邃而又苍茫的诗篇”,“以宏大而复杂的结构,完成对宇宙、时空、万物、山河、人类、太阳、光明、温暖、和平、自由、祖国、时代、人民、信念、科学、艺术、命运、爱情、生死等等交相辉映的繁复歌唱”等等,这些都是崇高的;中国当代诗歌中,艾青、杨牧、昌耀等等杰出诗人的作品,都是意境野旷、高迥而又苍茫的代表之一,他们的作品意境宏大、意蕴深邃。
谢冕教授曾经指出:杰出的诗人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他们用自己的诗歌来反映时代,让人们通过诗歌看到时代精神,这就是诗人的担当。诗人要认识担当、敢于担当、自觉担当。
担当就是一种坚守,诗人失去担当,崇高就会离诗人而去。真正的诗人之所以坚守担当,就是因为诗人心中永存崇高的追寻。诗歌是有境界的,诗人更是有境界的;崇高就是诗人内心境界的核心要义之一。
在彭惊宇的诗中有泪水、汗水、奋进和仰望,这些都是诗人对社会、对自我、对诗歌、对责任之担当的感思;在他的诗中有自由、珍重、珍贵、赞美,这些都是诗人对人生、对时代、对自然、对情感的无限崇敬所然。《中华美丽如斯》是一曲时代历史之歌,诗人在短章之中进行大跨度的历史观照,表达了中华美丽如斯的悲壮、不屈、宏大与必然。“这是永久的精神守望呀。如吉祥瑞气的福祉/悬挂成,我们能够彼此珍念一生的高山流水”(见《水墨葡萄》一诗),诗人通过品赏画家赵江先生的一幅画,表达了人生情感的一种崇高。《瓜田的守望者》一诗,表达了一个普通人的内心渴望与担当,虽然内容里的守望者的生活是那么简朴与渺小,却又是那么真切地守望在你的面前,一个守望瓜田的人,只为守住他的瓜,多么渺小的责任,却是一种最真实的生活之担当。现在回头再读这首诗,诗中的人物形象又何尝不是一种坚守生活的崇高呢?我特别喜欢《紫色的星》一诗,诗人以仰望苍穹紫色之星的寓意和感怀,表达了对崇高爱情的坚守。《克孜尔:刹那一悟》的结句在“一念皈依。人世间我犹然铭记的是善与爱/是信仰的高峻,是根植于人民和大地的菩提树”,这已经远远超出佛理的境界,而推向广远,提升到人民和大地的崇高境界了。
第四个方面,崇高是一种超越,是一种精神品格的升华。崇高是人类、地球、人生、宇宙的交融,诗人的境界之中,一定要有一种“旷世独步”的飘逸,要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的崇高精神品格。彭惊宇指出,“新崇高”诗美原则,“应该成为有远见卓识、有远大前程的诗人们的自觉追求。”彭惊宇的“新崇高”诗歌美学,正是对当代诗坛混浊、混乱、失去生活根基与理想境界的强烈反拨。
从人类征服自然和当代科技发展来看,人类终将突破地球、太阳系、银河系,迈入宇宙的古奥深邃是必然的,虽然我们人类目前还在地球上躜动着向外太空探望,但诗人已经在他的自我视界之中融入了宇宙和未来。诗人同样是哲学家、思想家,只不过诗人是通过诗歌这种意象化的形式来表达他对世界宇宙万物的感怀。“致广大、尽精微”才能完成“那些意境旷古、高迥、古奥、深邃而又苍茫的诗篇”。诗人对崇高的理解不局限于芸芸小我和凡界,而是上升到宇宙、万物、时空、未来。
彭惊宇说:“那些充满浪漫主义创想、激情洋溢地解读宇宙的天文学家,比我们更像拥有天地宇宙境界的热情而博学的诗人。相形之下,我们的见识就要短浅得多,胸怀就要狭窄得多,想像就要苍白得多,情感就要淡薄得多。”彭惊宇很谦虚,实际上,他的思考是深邃的;他的这一思考就是一个诗人对人类未来敢于担当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大诗之界的思考,是一种宏大于心、心怀万物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旷古千寻的诗之思考。
诗人不是空想者,他把他的思考融入到他的诗篇之中。《哈勃红移》《飞向土星》《木星:众神之王与欧罗巴》《从太空眺望地球》《第四纪大冰期》《最高的星辰》等等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对未来、对世界、对人类终极走向的崇高之思,诗人在《星际迷航》中写道:“最伟大的天文想象与理论激情,永远替代不了/一杯鲜牛奶,一块黄熟的麦地,一缕温煦的阳光/当大地、海洋和万物生机远逝,无边的真空与黑暗/骨骼变形,基因漂移的星际人,还能否自我拯救?”诗人的这些诗篇,旷大、苍茫、真诚,体现了诗人的诗歌作品之“浑茫”特色。
“那些具有天地宇宙境界的诗人不仅具有超现实主义卓越画家达利绘画的奇特绚美的图景与风格,不仅具有遨游宇宙寻找新地球家园的勃勃雄心,他们还会让我们更多地反观人类在宇宙中无比渺小、脆弱而艰难的处境,从而更加敬畏和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珍惜和维护人类文明与世界和平,更加领悟到处在太阳系明亮窗口期、适宜期的个人生命的真实可贵,从而去尽情享受短暂生命里的美好时光,创造出有贡献、有价值、有尊严的生活。”诗人彭惊宇的这一段表述,从宇宙观照回归到人世生活,体现了诗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彭惊宇的作品《紫色的星》:“高远的天穹上,有一颗紫色的星/它是我黯然一生中最明媚的憧憬/多少峥嵘岁月,落寞红尘,无语沧桑/而唯有那紫色的星,能把冰封的爱唤醒”,“也许是在青藏高原的星空蓦然相遇/紫色的星,仿佛光明女神蝶翩翩来临/它那清纯超凡的倩影,触动我倦怠的心灵/它紫丁香般的芬芳,留下雪域少女的温馨”,“这是怎样一种莫名惆怅又难以挥去的怀恋呀/紫色的星,璀璨着信念的元素,和大地的酩酊/永远不会再有倾心一握、激情相拥的时刻了/我为何还要举首仰望,为它奉献毕生的衷情”,“紫色的星,在那高远复又高远的天穹上闪烁/它是我内心最高的星辰,是旷世的守望魂牵梦萦/紫色的星,是你把高贵的美丽化作了光明/在那黑水苍茫的大海,你是昴星指引我的航行”,读完这首诗,我们再回头看彭惊宇提出的“新崇高”诗歌美学原则,实际上,这是诗人情感激动的颤音,是浑茫于心的庄严崇高,是深邃思考与人生磨砺的结晶。
彭惊宇说,他要用他的诗歌走遍新疆大地、走到各民族的聚集地、走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当中去,走到最雄奇、险峻、神秘的大自然当中去。彭惊宇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更是一个在诗学理论上有建设的歌者,他提出“新崇高”诗歌美学原则,从艺术建构上以突破概念化、口号化的假崇高的诗歌,摒弃“伪小弱”的反崇高;从艺术思想上主张诗歌回归到人个体生命的感悟内核上来;从艺术表现上主张诗歌回归到诗歌的本质语言和意境凝结上来;并且,他本人拿出了一大批有着较高艺术水准的诗歌作品进行他对诗歌主张的佐证;他的“新崇高”诗歌美学建议,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诗人认为:义无反顾地、毕生无悔地追求正道之诗和大道之诗,应该成为我们新诗人最高的精神信仰和行动准则。彭惊宇在《最高的星辰·自序》一文中指出,“坚守和发扬正道之诗和大道之诗,是每一个有所作为的诗人的神圣使命”。
“新崇高”诗歌美学原则,是对当代新诗所展现出的不够严谨、诗德缺省的强烈批判,是对新诗重塑激情的有力引导,是对诗歌庄严的强力维护,是对诗歌精神宏大回归的指引,对当代诗坛具有激浊扬清、重振诗歌正气之风的实际意义;对广大诗歌写作爱好者来说,具有修正诗歌认知、理解诗歌真知的指导价值;在诗歌的世界里,崇高是诗歌发展中的一个无限可能的引力场。当代一些有追求的诗人,他们的创作,总是自觉地在向一种平凡、真实、人性向美的崇高行进着。当代新诗进程中同样有一些诗人在坚守,他们的诗歌中有生活、生存、历史、自然、未来、责任和担当;这些孜孜不倦地追求诗歌真善美的诗人,也必将成为中国新诗的新的主力军。
关于“新崇高”诗歌美学原则的四个方面,是有机连接在一起的一个诗学理论主张。崇高是多元的、渐进的、发展的、超越的。“新崇高”诗歌美学是从诗人精神层面出发、运用文本去展示的一种诗歌崇高的美学建构。“新崇高”实际上就是要让崇高崇回归到平凡、回归到人间、回归到大众生活状态之中的真实崇高;崇高是诗人对生活的观照与表达的自觉选择,不是刻意的矫情;崇高是一种担当,一种以艺术性表达为根基的魅力担当;崇高是一种超越,是一种旷世独步的远见与飘逸;以上四个方面,构筑了“新崇高”诗歌美学的四维张力。彭惊宇的“新崇高”诗美原则,就是要求在诗歌中将真、善、美统一到人性最光辉的闪光点上,从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灵的诗歌;“新崇高”诗歌美学对当代诗歌发展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理论设想。我们终将见证彭惊宇提出的新崇高诗歌美学对当代中国诗歌发展所贡献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新崇高”诗歌美学是对当代中国诗歌最缺省的精神品格部分所进行的强力修正之一,更是对朗吉努期“崇高”美学原则的一种发展性的补充。
彭惊宇提出的“新崇高”诗歌美学原则,既是对“假大空”的伪崇高外衣的剥离,又是针对当代诗坛“伪小弱”所缺失的诗歌之担当的反正,也是对传统崇高诗歌美学的补充。是一种诗歌发展性思维的创造,是诗歌现代性追求的表现之一。诗人的“新崇高”更是包含了对宇宙、对世界、对人类、对未来的宏大思考。关注真实、关注社会、关注苍生、关注人类、关注世界、关注宇宙等个体情感本质内涵的升华,是有其积极意义和远见卓识的倡导。摒弃芜杂、激浊扬清、尊重传统、拓展视界、敬畏文字、回归诗歌精神本质的崇高,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对彭惊宇提出的“新崇高”诗歌美学的相关内容解读只是抛砖引玉,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优秀的批评家对“新崇高”诗歌美学进行更深度的剖析的,“新崇高”诗歌美学内容也必将影响一批有追求的诗人对诗歌艺术的崇高探寻。那些“伪崇高”和“反崇高”的风潮必然会没落下去,而“新崇高”的诗篇必将兴盛于世。
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