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彭林家
发表于: 2020-4-4 08: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4-6 20:40 编辑

   人体5.jpg
      美学是艺术的哲学,在柏拉图美的品质里,物质绝对的永恒,是《易》的不变本性;性者明心也。美的相对变化无常,是不易之情;情者,肺也,心之用矣。在不变和变之间,形成思想时空的落差,如仁者见仁。因此,美进行某种角度的划分,获得美感的必备条件。其美的发现,较低层次的审美,比较容易获得表象之美,而较高层次的发现,需要经过某些判断过程、知识和文化支持。如:思考显意识表面渗透潜意识的美感,如和氏璧,只有被发现的感觉后才觉知其美,一个熊(斥责)的审美观念,对美的特质取决于个体的自我,然后,从自体的逻辑处理过程,发现柏拉图思想中的那个“品质”的概念,顺应着孔子所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由于人是不完美的神,所以,思维的缺陷补全,从理解自身的小宇宙,对应大宇宙的顺从孝道。方法上,通过肯定来否定被变化的环境,所覆灭的固定思想,宛如诗心的纯真情感,渗透出诗情的新颖,也即为创新。
  诗歌是前瞻意识的审美观照,引领人们从心的个体无缺;反刍后天缺在心中重德厚德,即为补自己的心,徐徐地,抵达天性的无缺,视为女娲补天的人类雏形;也就是马克思的否定之否定哲学脉络,渐悟也。佛法上,补自己的心,通过人类不健全的行为妄念,给其他有天生缺心的人,如无始无明;或后天缺德的人,如一念无明,提供一些补天的材料和思想信息。久了,已补人心的比例越补越美,他觉的视野就越来越宽;那自心所见的景观,洋溢着从自信到自性的神志清楚,明明白白,忽恍无状之状,无象之象,孚fú感(精诚感通)观世音的天籁之声;那诗人笔下吐出来的情歌,也就越来越悠扬了。
                         ——题记(彭林家)


桑8.jpg
                志 士
                                       桑恒昌

心上,斑斑累累
还留着
前世的白发
眼里,层层叠叠
又荡起
来生的皱纹

善,就是未来的生命
还有皱纹
人体道.jpg             
              道,诗心影痕
—评桑恒倡的《志士》仁心与诗理的美学探幽
                                                      彭林家

      感知是一种生命的观想,由看而思的审美意识,如物哀的观念源自内在的善道,或遭遇一次重创之后,幡然醒悟的自我觉知;从视觉中翩翩而来,重新认识自己的坚强和隐忍;那孤独创造的良药,万法归心是一种寡淡之象,表现为现象的空观,以戒、定、慧三学为修习实践的基础;抑或以禁欲和观想为两条主线,实现涅槃重生的途径。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的无明,会自在于心间的娴静。所以,佛诗创作注重言志,兼顾缘情;不拘格套而有意忌俗,取象自然而绘境空灵。内空外灵之心,不着任何物相和空相。河图阴阳之理曰: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显然,南边属火,凤凰之象,礼也。合礼是“既济”卦,四象合一者,佛的心性,自性也,谓其君子的易象曰:心灵之美矣。
   试读, 桑恒昌的《志士》:“心上,斑斑累累/还留着/前世的白发/眼里,层层叠叠/又荡起/来生的皱纹/善,就是未来的生命,还有皱纹”。志士仁人,是有远大志向节操的人,如风雅颂的采风,拂掠着那题目的《志士》,对影着拂(弼,辅佐)士的爱国情肠,习习嚼味,闻声,微风吹拂;听雨,溪流潺潺;一种禅意的图画,勾勒着不忘沟壑战壕的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盈盈着正能量的心气。中医上,肾藏精而谓志。用瑜伽理论来说,七大能量场之一,太阳神经丛(第三脉轮)又称意志轮。关联着自我意识、理性及意志力。意志力是一种心愿选择而为其付出努力的力量。但过于强大的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执拗固执,失去柔软度与身体感觉的联结,影响着是非对错的判断。文里的“心上”是君火炎上的阳气,无论用什么语言负载佛心,这第一性的心府元神,本来是人道通过真善美抵达天道;但必须是禅性状态的一刹那,如禅宗的以心印心,也就是第六根的直觉潜意识。方法上,宁静时,可用第二性的脾土之意,四象合一,表情达意的自我,即为唯物和唯心的合成,等于肉体和精神的二和一,达到性命双修的逻辑和形象思维。可是,这道鞭痕,一直喊着生忍与法忍。你看,那“斑斑累累”的生忍,即安忍有情之嗔骂、捶打或优遇;法忍,即安忍一切寒热、风雨、饥渴等。“留”是不忍舍弃离去,如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真智安住于此理,无声无形也。反之,真实忍者,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本性皆空性,乃正智本性清净,与一切法本性无二分别, 无别无断。唯识宗的佛理上,阿赖耶(第八)识的证自证分就是真如,唯一真心,也就是佛性。以是当知世间法即是空,空即是人世间的梦(超我),反射现实的(自我),返回理想的(本我)。所以,在美学的历时性上,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当量,表现为三世两重因果,又称三世十二因缘,是把十二有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划分为三世。如宗教回轮说,胎记是前世的伤痕。诗人藉托“前世”的燃灯佛,照耀“白发”的因果关联;让“眼里”的释迦摩尼佛(五佛之中),为自我的觉真,一波波,重新“荡起”伊于胡底的真性回望:一个“善”的回眸,那“生命”的本体,也就是期盼弥勒佛的感应了。佛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生命的起始为同体,所以大悲的叹息而不是简单的数字。若是摊上了空间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愤恨抵触的恚huì碍,就是一座山顶的糟糕。如长在印堂上的皱纹数量,如果只有一条的话,被称之为斩子纹,或曰悬针纹,意味着其人的儿女运不是很好;若是额头上出现皱纹,被称作是抬头纹,往往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了。由此,今生“皱纹”的形状的不同,对于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以横向皱纹来说,则预示着这个人会不会进行思考问题,但未来还要为他人他觉,放下贪欲﹑瞋恚与愚痴三毒执念,互动新生。这种联语情怀的已逝,也许让更多的人空叹岁月无踪,掩饰不住某种的唏嘘感慨。
    理论上,纹理是文理。理是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寓意着法则,寓情于景,当诗人眉间出现皱纹的时候,莫过于象征着这幅作品的沧桑之美,以其独头意识,糅合独特的洒脱口吻;笔下的文字渗透着一个人的修行,徐徐地,咀嚼人生三重界的人性禅语。你看,文脉中,通过一个“还有”的顺向思维,重叠着蝴蝶庄周之梦,而命理的潜意识里,却无意流露出逆向思维的反思,沉沉地,回望“皱纹”的线条爬行脉络;仿佛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可以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但是,涉世之初,懵懵懂懂,固执地相信所见到的都是最真实的物质,相信世界是按人为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怀疑的虚无询问。艺术上,诗人的正言反意,拉纤说媒,借着三世的无量心,悠悠地拉起文字缝隙的诗韵,透过文字的背后;语重情长,染起情感的磁场,一行行,照见白描手法的告白;尔后,掺入佛理的象征,驱赶着性情合一的发心大愿,渐渐靠近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诗话。结论的启示:心灵图腾的信仰,在心为志,不是道教的无为而为,而是醒悟自我的执念;需要真放手时就放手的佛心,一声声,非常道,透彻地领会着儒家智﹑仁﹑勇的三达德,道可道矣。
2020年4月1日吉林江城

人体9.jpg
                  诗与美的辩理
  ——根据桑恒昌的诗学而衍射的美学问话
                                                            彭林家

       诗歌取象,三源说易,一易三源与儒释道思想的关系。向度谓《易》道,形而上者也;维度谓三教融合之器,形而下者也。一切真善美、假恶丑的物象,均为前五根的条件反射,在儒释道的心法(第六意识)里;意象驱赶情感的释放,像《诗经·蒹葭》中的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其伊行的审美想象、情思和能力甄别,借助第七意根的我执,思索河水阻隔的反思,迂回我念,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质地。儒曰:仁。释曰:心。道曰:术。
    试想,事物的本体是内意外境,而要在物质的"境"里,达成物质以外的”意",即为外意内境;其中,阴阳的呼唤,性情转化的心灵,如情景交融,性情互相;其方法之术,必须要在金(情)不克木(性)的状态下,静也,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无分别心),才能让主体的禅念磁化客体,是谓以仁义礼智信的外儒霓裳,体现了内在美好道心,即外儒内佛。佛指捻花,是诗人撷来的美好,让前人先哲之象,传递后辈征途之径。在诗歌的审美诗法上,外界风水的空间,如物象,内在心间的风水为心象,好比主体与客体的礼节关系,形成自我构图的意象。诗性为善心之魂,诗情为真情之魄,魂魄互为居室,平等磁化而成为大美。若是那样表现出慧心的外笑,拈花一笑,笑即妙,也就是北大教授钱志熙先生,2019年端午节,在《西北大学》大礼堂学术厅所说的:诗,是与不是之间的妙。齐白石云:“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秦牧《艺海拾贝·酷肖》),如此“希夷”的虚寂玄妙,所蕴涵的阴阳之理,辩证关系在螺旋式上升中,超越了五行之外;谓似有似无,模糊不分明。《老子》曰:“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意境上,弦外之音,歧义之谓也。原理上,如《道德经》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捕捉)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追问)故混而为一。五官局限带来第六意识的困惑与歧义,唯有思维把握其本真,也就是悟道,正所谓道法自然,悟出智慧。那么,慧根(肾水)能量内敛智力(心火)的方法,小诗人是有自身的根本智(先天一炁、肾)能量,如天赋的神通;而后得智(后天一气、脾)能量,如学习的博闻,便是能力上的加持(密宗派)。所以,大诗人善于融合万物的能量(根本智+后得智),则构成精(肾)气(脾)神(心)的合成,其中和之气的美相,文质彬彬也。
佛5.jpg
钱志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导师、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人体7.jpg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那么,其中的"质"就是道的时空变化。 物理学上,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电子及其组合,不适用于宏观物质。那么,在描述微观粒子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中,其同等看待的比量齐观。如量子论,物体辐射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份的,能量的最小单位叫能量子,简称“量子”。这种理论的美学易理,吻合着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亦译“完形心理学”,主张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在整体与分体之间,能量是看不见的质子或中子。如果传统论的固体粒子及其周围空间原来的根本差别消失了,相当于第六意识在第七意识(意根)的暗示中,没有了分别心,也就是在整体与分体的能量相等。事实上,由于阻力的作用是无法抵挡物相的质地,即为无相。除非将”虚空“被看作最重要的动态量,才能在心静如水的状态下,实现禅性了悟的一刹那,获得四象合一的幽静。表现为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如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等等。思维迁移理论上,诗,是由语言创造出来的心术;仁,是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等的道德范畴,而诗人的想象(脾土之意)是由语言落实、建构和支撑,表达出一种善的理念,则需要真意才能渗透真气,谓其之美。恰好契合着佛所说的,真正的智慧是接纳,外不起分别,内不生对立;不与天斗,不与人争,不和自己闹别扭。
   在大乘的成唯识论中,修行的智慧有三种,一曰:加行,帮助你契入、提升圆融境界,如逆行者的大爱。二曰:根本智(金刚经)是先天的般若无知,如婴儿心,即为原始的诗性思维,像顾城的《一代人》,又作根本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正体无分别智、正体智,乃直证二空(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所显真如之理。二乘圣者曰:悟己,我空无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小我罗汉也。悟人,悟法空之理,断惑障之智,亦即照了无差别之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第六意识则可以平等而没有分别,定也,如禅性之静,四象合一;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法空真如,大我菩萨也。三曰:后得智(华严经),又称后得差别智,是后天的了别,即为根本智起作用的量智、权智、俗智,如成年的诗人,转有为之事境,了知依他起性之如幻,而不生我法之迷惑;亦即照了差别之智,教化众生,法布施也,如行善为他人,帮助他人他觉,如格式塔是心里美学完形治疗法等。
    从佛的智慧而言,“佛智”(佛陀的智慧)放下左脑(不用大脑)的逻辑思维,直接用右脑,对境生智,激发潜意识的灵性,禅宗的不立文,超越语言逻辑,大本大源,如形象思维的《金刚经》(根本智)为本体潜意识,无相而不说空,降伏其心篇简称260字的《心经》,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于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就是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那么,《华严经》(后得智)为本体异构体的显意识,通过逻辑思维转来转去,还是要返回形象思维的本质。如《华严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精髓,下一句的解释:“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宋代理学朱熹提出世界的本原是“太极”之理。“理一分殊(超过)”,脱胎自华严宗的“理事无碍”和“一即一切”,便是抓住了这个“理”,反噬于“气”,内理外气,如同内性之诗魂,外情之诗魄一样,所以说,在性情合一的状态下,根本智与后得智,是同等的智慧。从菩萨的修学次第来说,要先参悟《金刚经》的根本智(自受用);然后,由根本智而逐渐领悟后得智(他受用)的引领。修得根本智,证得了罗汉的果位(第六意识),小乘小我小自在也;反之,发心菩萨心肠,法布施融大爱成为太一。谜语上,原本有心花不开打一字,愿也。人体在瑜伽的七大能量场之中,才能如根轮(纯真轮)一样,纯真与智慧,禅念一心,即为观世音的圆融思维,物不转心,心可转物,顿悟菩萨的果位(第八意识),大乘大我大自在也。
   假如说,修行圆满用100%量子,如圣人、大作家的圆通能量,即为天地风水的磁场。根本智获得了30%量子,如早慧儿神童,还有70%量子是属于后得智,如博士的阅历、知识和经验。但是,没有发心大愿,提前走捷径抵达圆满,好比把自己封闭起来,我心转物,被他东西所左右,连以前修行的罗汉的智慧和定力量子也没有,后得智也没有得到,根本智也会消失,如神童的平庸,欲速则不达矣。因此,佛法的戒、定、慧“三学”总纲领原则,曰: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就是“清净心”。心愈清净,智慧往外面透的就愈多。所以,智慧是真心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DNA基因,内感器官的觉知,而不是后天学来的感知,如:看、听、记,读诵一切经典,是从外头来的妄想,叫做“世智辩聪。善哉,真智慧乃是从“清净心”而为你开,便是从“自性”里面开发渗透,一定是从“定”里面“自信”之土,德其位,性真一;情,才流出大道无情之象,无爱之染也。也就是人无所念,于事于物看透而无争,以德而得元神之智也。如圣者善弈,其性已明,其心已得,棋本乃戏具尔,诗性歌情的问话亦云云尔。
2020年3月26—31日吉林江城
广州我.jpg
     作者简介:彭林家, 哲学家,著名评论家,聋龙天生,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中国微型诗顾问,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作家联盟评论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在线吉林、国际频道诗评编审,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中国萧军研究会主办的《当代原创文学作品集锦》副主编,中国针刀医学副秘书长,全球汉诗总会联络主任,北京仓央嘉措国际诗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 2017、2018年中国诗坛实力诗人。为全国各地的作家、教授、小说家写序、写评论1000多篇。出版的著作有《裂开青云的红冰》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词刊》《散文》《散文诗》《人民日报》《印尼日报》《中华诗词》《寰球诗声》《诗词世界》《陕西诗词》《江西诗词》《江西诗歌年选》《中国诗词年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百年新诗经》《中国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等100多种国内外报刊,任多家媒体的顾问、主编和编委。曾获全国诗词、辞赋、诗歌、散文、散文诗、小说评论征文及其他文体一二三等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reaty
发表于: 2020-4-4 08: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名家新作

名家新作

主题:219 | 回复:390

精彩直播
【中诗快讯】:之间——日籍华裔诗人弥生作

【中诗快讯】:之间——日籍华裔诗人弥生作品赏读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3870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