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发表于: 昨天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魂与现实的交合
——读散皮长诗《传他,或者自传》

王霁良

       散皮先生是一位很优秀的诗人,也是山东诗坛有相当地位的诗人,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大型建筑式的构建上,长诗写起来有巨流般的灵感,一路铺展如大江出谷,展示了极高的水准,《传他,或者自传》就是这样一首有深度思考的佳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百态深刻的体悟和观察。
       诗之为诗,其向度和质地多在于关注生活、社会及人的问题,能把它们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让读者读完头脑里有坦克压过的履痕,诗就算成功。诗无论长短,诗性所抵达的信息量似乎差不太多,但作为诗人倘没有长诗,就像登山只为上去站一站,只知东而不知西,好地方尚未走到,是不完整的。短诗反映出诗人的才气水准,长诗除了反映诗人的才气水准,还能反映一个诗人的整体内心世界。诗之厚重,有时真的需要长诗或长篇叙事诗来担当,尤其长诗的创作,当一个诗人在思想、体验、语言、诗艺等整体构成高原时,写作才有可能。长诗驾驭上是有一定艺术难度,但作为诗人是本该需要去尝试的,毕竟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复杂性,需要长诗去展示。长诗虽有叙事,但和长篇叙事诗区别较大,它的叙事是随进随出偶进偶出,并不贯穿下来,主要用意是完成自己的思想(注意,是自己的),不完成自己的思想,就写不好长诗,但思想决非概念,一个诗人玩弄概念,离技巧可能近了,但离诗已经远了。
       作为多年诗友,我熟悉散皮的长诗,其诗有根,并不虚无缥缈,能时刻关注当下生活,写起来比较注重作品的整体性,冷峻而直接,有异常坚韧的质地和力量。他是一位有艺术自律的诗人,诗写作是往内心走的,比较注重情感的冶炼,主观思维不动声色地约束客观呈现,内在的情愫居多,表面不经意的文字涌动着复杂深沉的情感。诗这样写,当然要比那些看似深刻而实际只浮表面一层意思的诗要内敛许多,那样的诗写得过于机巧,只是在做缺少可信度的表面文章,虽然能一下抓住大众,甚至一度被大众抬得很高,却很难得到同行的认可。
      《传他,或者自传》总体有一个严谨的结构,有一个总的氛围,有内心的冲突,也有一种自我审视的力量,开篇即有卞之琳《距离的组织》的意味,可谓出手不凡。初读此诗,一开始还纠结诗中罗织的人物不搭、不太集中,读到后来感觉诗是有真正的思想后卫作支撑的,倒还可以再补充几个人物进来,还可以写得再长些,一定还有熟悉的人物等着诗人着笔。这首诗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一批文艺青年的成长经历,静思往事,如在目底,——“那些仰天长啸御风而来的少年/驾着乌云凝成的战马/手举驱云赶雨的马鞭/扯开时间的缰绳/抖动夺目的红缨/噫吁嘻/驰骋于尘土飞扬青春肆虐的八十年代/哪一片绿叶/深埋着岁月蠕动的根茎?/哪一片云头/停落着匆匆赶路的脚步?/此刻,谁会是你/执掌江山的匹夫?”这么多意气风发、自命不凡、怀揣一颗文学种子的人,在流转的光阴里,在社会的漩涡中,春迟花慢,那颗种子竟不知掉到了哪里?雄心终被岁月磨灭,额上徒生茎茎白发,挥斥方遒的意气烟消云散,有的甚至滑入生活的泥底。记忆的暗夜,时间只是给了他们遗忘的安慰,最终他们遗弃了文学,文学也遗弃了他们。
       这些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活跃于80年代的一代人,有诗社年轻的组织者、私生子、老板、“哲学家”,也有学生时代就开始写诗的诗人自己,甚至也有读者的身影,人物具象很值得玩味,生性狂妄的、心灵傲岸的、满怀了偏执的,这些都是80年代的隐喻,他们的存在构成一个个意象,虽然意象是诗的高段位写作,不单纯是简单的“隐喻”。命运是一个人的大敌,世风中一步步走向沙化的心灵啊!工业社会物质主义之上,扫荡污染一切,必然有一个精神荒芜的阶段,作为城市现代人为了生存疲于奔命,莫知所从,心灵漂泊无所皈依,很多时候缺乏对时代暗流的警醒和逆反心理,在时代的急流险滩中靠不上岸,大都随波逐流了。生活跟我们开的玩笑够大,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难有道路通向那里,每个人又都是社会环境的玩物,不管你是“六人诗社”还是“面壁诗社”成员,一踏入生活的洪流,盲目的机遇里只能各安天命,遇到什么角色就充当什么角色,分配你个什么工作就得干上一辈子,命运总是变幻莫测又难以逆料,荣辱成败多是偶然,所谓幸运又多是趋炎附势。钱钟书有言,“自传就是他传,他传就是自传”,诗之传记作者和传主之间一定有相互补充,也一定会有双向沟通的过程。这首诗虽没有直接写自己,整篇却有对自己的再认识。
       “什么时候,火中取栗/没有唤醒一日三餐,却革掉了自己/不得不奔波不得不寄生在行人麻木的目光里/世界却以惯常的面目,笑吟吟地凝视你/朋友们偶然谈起/都说,不知道流浪在哪条巷子/而天空/并没有随风流逝”,“终究走不出生活的枪林弹雨/进或退,不由自主/创作,只是头脑风暴/三十年了,没见过写出一个字”,人困于尘世,越是温良越难以得志,总有某一段时间心灵系累,深陷在尘土里动不了,三十年,四十年,一晃就这么过来了,我们这个社会在变革中自身产生的有害成分也很多,工作生活中很多亲历的事情沉淀于心,甚至积淀成毒素,不诉说无以排解。云南诗人于坚认为不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认为一个人来世上的目的是生活,不是忙,忙来忙去心就死掉了。但我以为生活是不能用美用诗意去衡量的,唐僧西天取经一去经年餐风露宿忍渴挨饿,曹雪芹为了写作40岁不仕隐居北京西山举家食粥穷困潦倒,过的都不是美的生活。在我看来,甚至生命也不在于长度也不在于质量,活到百岁相对于宇宙之光年,和五十岁一样都不过一闪的流星。生命的价值更在于宽度,取决于一生对某些方面的有价值的探索。《传他,或者自传》中就有几位整天忙得团团转,“他们说,你发誓挣上三个亿/以致今天没空参加聚会的酒局/忙着/让生活无语”;而另一位,六人诗社每期活动都在他家里举行,他甚至想过“攻取诺贝尔”,可这么多年下来,“叼着烟斗,不一定在思考革命前途/只是这个形象/一直在我记忆深处来回踱步,伟大的影子!/以致想不起你写过的诗”。这样的诗句,如迅雷经天,有警醒作用。
       纯抒情的东西固然高尚,但并非诚实的诗歌态度,因为纯抒情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并不大,“诗人是谈最主要问题的人(伊丽莎白·布朗宁 语)”,我们叙述的是对生活和艺术的真实体验,目的是为了带出不可能被叙述的诗意和超现实效果,在《传他,或者自传》中,诗人对相处几十年这么多准艺术人才的埋没深表叹息,又对他们对诗人自己的另类眼光多有感喟,也许生活对这些人不够公平,但生活本来就不公平。长诗后两节回忆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就读时的一众诗友(校友),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就包括诗人自己,“就有一大群理想的蚂蚁奔涌八荒/一个不甘平庸的世纪/要么创造历史/要么被潮水反噬”,时过境迁,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诗人,大都不过是一场易醒的幻梦,创作理想坍塌成碎片而改弦易辙。受命运之赐,成长为一个诗人是幸运的,但人们只看到了他的成功,背后的艰辛付出却没有人看得到。
       散皮的诗写作可谓及物写作,有着力求刷新语言以求重新说出事物的努力,对历史过往的发寻有烟火气,写出的是被卷到巨轮底下才能体验到的东西,写出了灵魂与现实的交合,有介入现实的强烈愿望。也许,真的惟有诗可以应付现实,《传他,或者自传》让自发写作走入自觉写作,整个文本都在向一个更为纵深的精神地带延伸,每一节的内容都有一种内在的关系,这种内在的关系构成了整首诗的感应场,而每一节,痛苦的刀锋里又似乎都有诗人自身的影子。这首诗刻意避开了平铺直叙,有转叙的成分,转叙是一种越界叙述,是故事外的叙述者或受叙者进入故事空间所引起的越界擅入,这种越界叙述甚至也能让读者参与进来。《传他,或者自传》文本上看和“我”关联不大,这是诗人“去我”做得比较到位,但标题仍然标注了“或者自传”,诗人自己并不是局外人,背后的“做局”者依然是“我”。
       作为诗人,散皮比较低调,但这首《传他,或者自传》还是为他带来了荣誉,获得了第五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新锐奖”,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期望他创作出更多诗艺迥异的好作品。

作者简介:
       王霁良,1967年生于山东成武,现居济南,中国作协会员,济南作协理事,济南天桥区作协副主席,出版诗文集多部。

附:传他,或者自传

某日,放眼南去滚滚而动的云路
突被一种翻江倒海之力,轰然拔起
世事苍茫,转眼被卷成飞檐走石的风道
盘旋,或者升腾
仿佛所有的事物突然在这一个瞬间风涌云集
拉起长天一角
哪一棵树枝,留有飞离的振颤?
哪一朵云彩,包裹着似降而未降的风雨?
那些仰天长啸御风而来的少年
驾着乌云凝成的战马
手举驱云赶雨的马鞭
扯开时间的缰绳
抖动夺目的红缨
噫吁嘻
驰骋于尘土飞扬青春肆虐的八十年代
哪一片绿叶
深埋着岁月蠕动的根茎?
哪一片云头
停落着匆匆赶路的脚步?
此刻,谁会是你
执掌江山的匹夫?


胡子爬满胸脯的时候

年方二十
如同五月的杨柳,在大明湖随风飘逸
骑着自行车周游列国时
已经庄重的像一个神父
青春的渴望布满血丝。使命来自哪里?
激活了内心背负已久的沉重十字
改变世界
必先刻意改变自己。让睿智的眼神
望断长空
望断羊群迷茫的天涯路
内蒙草原上,想依你的智慧
唤醒日夜忙碌的黑仓鼠
作为一个革命家,意气奋发
立志翻天覆地。没有乌云的天空
鼓荡在向往的花园里
伟人胸怀
时常从眼睛内部的江湖中透露
什么时候,火中取栗
没有唤醒一日三餐,却革掉了自己
不得不奔波
不得不寄生在行人麻木的目光里
世界却以惯常的面目,笑隐隐的凝视你
朋友们偶然谈起
都说,不知道流浪在哪条巷子
而天空
并没有随风流逝



特立独行,或者标新立异

让时代的标签,贴上自己的名字
或许是唤醒关注的方式。即使
宇宙崩塌,也只是昨夜醒来
太阳忘记了升起
倒背着手,把自己的诗
朗读如星空垂落,如地裂天崩
狗之梦,猫之梦
都是自己的梦,只是这些梦里
有许多冲动潜为人知
顶天立地,发誓把天空剪下一截
做成赶路的风衣
必须站上人生的山顶,指天画地
游走在生活的底部伺机出击
于是,徒步考察黄河
要在唐古拉山口寻找风的源头,水的来历。
那时真的不知生命的去处
那支后来行囊中摹写灵魂的画笔
以及凌乱的色彩
画面中走失的面孔
是不是来自那片黄色的旅途?
他们说,你发誓挣上三亿
以致今天没空参加聚会的酒局
忙着
让生活无语



自骄。或者活在

自己营造的故事里
怀疑一切,却说从不怀疑
相信一切,天真得如同生命之初
作为哲学家,立志解构哲学的心路历史
那些不曾发现的隐秘
一直牵引着以梦为马的旅途
对自己说的话,像是彼岸扣动的扳机
靶心
站在我们的眼睛之外,等待时间之矢
徒步丈量长江
更像去丈量自己的生命承载不了的层云迷雾
从长江的岸边回来
终究走不进生活的枪林弹雨
进或退,不由自主
创作,只是头脑风暴
三十年了,没见过写出一个字
哲学,就这么无言的默默沉思
渴望聚焦,渴望被围观
并把自己构造进圆心那小小的一点里
今天你说,人活着一定要留下一点东西
我信,哲学,或许是街头的棋局
落子,落子
观棋不语



自视甚高,时常以摘星的手擦拭星空

擦拭观察的事物
虽处江湖之远,孜孜于庙堂之高
皆因为心中
充满一股冲出四合院的原始动力,像一个
清扫落叶的父亲
围着厚厚的围巾,在清晨的阳光里
即使青春的荷尔蒙不经意泛滥
决堤,也会以崇高的名义
让那些鸡鸣狗盗,成为一个时代的仪式
一纸绝交信
差点毁了我们多年的赏识与友谊
我是一座山,让你
喘不过气,似乎只有绝交方能
力拔山兮气盖世
自由,就是谁也不能占据的空间与距离
即使阳光,也只有穿过影子才有温度
其实,恰恰是四合院屏蔽了远眺的视力:
即便不能惊天动地
也渴望登高一呼!我们何尝不是?
终于,漂泊,流浪,搏击
以青春为赌注
你蜕化为一名白领绅士
与笔为敌,书写人间万象
而我,不过是中国八百万写诗的人
之一



记住你,因为借走我的书

那时候,买一本书
要穿越城市的无数条街道、楼房和巷子
为数不多的新华书店
成为我们星期天寄托灵魂的庙堂与圣地
那本辗转淘来的《十批判》
被你拿走后,我只记住了封皮的名字
从此,我对借书不还的人敬而远之
最让我受伤的
你用两袋花生米
换来报纸上发表的两行小诗
那份崇高,陡然委弃于泥沼里
从此,我对发表诗歌的报刊敬而远之
发誓,某省某市某大报
绝不投稿一句诗
直到2012,我引以为豪的一首诗
堂而皇之登上某大报纸
落款的却是一个陌生而且没有道歉的名字
再一次,让我想起了你
三十年后,终于取得联系
头发已经被生活磨平
下岗
成为另一次浪潮的代名词
为生存计
你开起了黑出租



飘,飘,不仅是书法的笔势

也是走路的姿势
以及飘忽的眼神
注定了不能像尘埃轻轻落定于尘世
一支居无定所的浮萍
终生未娶
却一直做着安抚生命的行为艺术
正如在山大小树林
那裹着红布的石头,那吊着绳索的木头
皆是未加命名的心灵雕塑
创造,似乎是昨夜醒来,太阳
用了新的方式升起
记不清占用了多少棵树,悬挂突发奇想
吸引了多少过路同学的注目
寻找后现代的蒙太奇
我们这些朋友,倒更像人体艺术
志得意满,自豪的站在那一年
站在那一片秋天,飘浮着落叶的树林里
多少年后,有朋友给了我联系方式
很想你飘着一袭长发,赶过来一聚
不想你那头飘过来一句:
“不要
不要理那群狗日的!”



叼着烟斗,不一定在思考革命前途

披着皮大衣,肯定不是
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通宵达旦
只是这副斯大林形象
一直在我记忆深处来回踱步,伟大的影子!
以致于想不起你写过的诗
六人诗社
以你的家为根据地,热盼着
按照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攻取诺贝尔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神秘人
登门拜访,并谈及灵魂深处的恐惧
我们再也不敢跨进你家的门坎
作鸟兽散,从此紧紧敛起了思想的羽翼
听说你后来流浪去了缅甸?
又被命运迁返回济南市?
我想,一定有一颗悸动的心无处安放
便以一个独裁的形象,映照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仪
并以不可告人的隐秘
让我们猜想:现在死了?
还是披着大衣,叼着烟斗
依然在来回踱步?
在那间能照出你身影的小屋子



时常把自已取出来,放在手心里凝视

看有没有污渍,随时清洗
只把善良和温暖留存在玲珑的七窍里
让仅存的执念
反复消毒:作为一种对抗抑或反击
面壁诗社的成员
只有你和我同处一个城市
记得,在灵岩寺
微笑像阳光穿梭在树林里
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陪你旅疗心疾
只因为有人爱你
便喝下了自残的毒
自已的存在,扰动了别人生存的空气
你感觉:存在就是痛苦
别人的存在,才是自已生存的标志
你以为:只有牺牲才能救赎
没想到佛光终于照进明亮的双眸
连同我倍感欣慰的四首诗
(那里面写道:你笑了,朋友们就走了)
后来,你与他隐于生活
幸福的生下一个女儿和几处房子
让我不由得感慨:
世界上有多少怀揣憧憬的少女
成于诗,毁于诗?



一个地下诗人

诗,只是秘不示人的咒语或者神启
作为私生子
一直在找却找不到生命的来处
妻儿离家出走
从此再也找不到人生的去处
唯有诗,可以提灯寻路
于是把自己的诗密封进黑色的封闭的信封里
并嘱我终生保存
我只在刻意涂黑的信封上
看见了孤独的偈语
或许里面收藏着命运的碎片
被刻意撕得更小
小到不需要阳光和四季
直到你精心的刺绣:白石趣虾图
挂到我的客厅
我忽有所悟
那些五彩的丝线或许来自暗黑的世界里



其实,我并不记得毎一个名字

山大中文系,成为我心中的代指
那个八十年代
英雄山上,纪念碑下
随着一嗓子:哲学的去北边
历史的向西去,诗歌跟我走……
就夹杂在呜呜泱泱的无组织人群里
做起了诗的召魂师
精神的出口,竟被一声高呼
引发了决堤
从此,在我七平米单身宿舍中
横七竖八着一些漫无边际的言谈碎语
夜晚,才是诗歌出没的彊域
像满地躺着的烟屁股,直到黎明才会熄灭
诗歌,是夜晚出没的精灵
就像那双黑色的眼睛,发现才是渴求的价值
但我想不清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把黑夜
当成黎明
把诗歌当作启明星
最为震撼,是你的那句:给我找个女人吧!
至今让我疑感
青春,是什么装置才能融解的物质?

十一


"寻找诗友"

四个黑色的大字站在废纸壳上
在诗歌学习班的门外,被我们来回展示
夜色微茫中,理想还那么稚朴
好像内心的塞子一旦拔开
就有一大群理想的蚂蚁奔涌八荒
一个不甘平庸的世纪
要么创造历史
要么被潮水反噬
只有默默地站在远处,捂着内心的喷泉
轻诵诗句
即使我们从一个聚会转场到另一个聚会
也像一部记录仪
把夜色和灯火和诗,无声的汇集
变局,雕刻着风向
风却失重于空气
唯有时常捻动的小胡须
渐渐长满昨天的记忆
今夜,梦中我惊醒了自己
依旧默默地站在远处,捂着生活的胸口
喃喃自语
如同来自地下的蚂蚁
顶着命运的烈日
搬动绿叶,寻找回归的路

a598edabd6f6fd3d7f323f4e2bcde093.jpeg

       散皮,本名许加波,诗人、作家。山东日照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济南市作家协理事。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诗选刊》《星星诗刊》《扬子江》《中国诗歌》《诗草堂》等文学期刊,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作家年选》等多种诗歌选本,荣获第五届中国长诗奖、山东作协齐鲁作品最佳作品奖、澳门世界报社诗词大赛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著有诗集《意象·花季》《日常事物》《散皮短诗选(中英文对照)》《面壁集VI》《时间之虫》《镜子里的影像谋杀了我》《语言在草木中生长》等多部。现居济南。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山东

山东

主题:1455 | 回复:2379

精彩直播
灵魂与现实的交合 ——读散皮长诗《传他,

灵魂与现实的交合——读散皮长诗《传他,或者自传》 王霁良 散皮先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274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